1.水文地質鉆孔編錄小結怎么寫
鉆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內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巖芯的巖性、結構、構造外,應重點描述巖芯的塊度、堅硬程度、風化程度、裂隙發育程度,巖石的風化程度及發育深度。
1。巖心編錄 1。
巖心編錄程序: 2。 抄錄班報表的回次進尺、施工方法(鉆探方法、擴孔孔徑、變徑及其深度)有關的水文地質現象記載。
3。 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寫巖心標簽。
4。 整理巖心,檢查上下順序,校正巖心長度。
5。 鑒定巖性,確定分層位置,填寫分層標簽,并分層取代表性鑒樣及分析樣品(注明取樣深度)。
6。 終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將巖心按順序裝箱保存。
2。巖心描述的順序及內容 1。
基巖的描述內容大致為:定名、顏色、結構、礦物成分、巖心破碎情況(巖心形狀)、巖心采取率、節理、裂隙和巖溶的發育程度、充填情況及充填物、斷層擦痕、斷層泥及其充填物、風化程度、化石、層與層的相互關系及層理性質、礦化特征、蝕變現象、構造破碎情況及次生變化等。 2。
測量巖心標志面(層面、片理面、斷裂面、接觸界線等)與巖心軸夾角。 3。
巖層、礦化、蝕變在小范圍內有所變化時應丈量出具體深度并注明。 4。
選擇有地質意義且具有代表性的巖(礦)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圖并進行照象,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 5。
鉆孔內巖性分層時應注明上下兩層巖石的接觸關系。如漸變關系、侵入關系等。
1/6 6。記錄內容要求繁簡適度,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對礦心及頂底板,礦化蝕變帶和構造部位等應詳細描述。 7。
巖心塊度的劃分: 大于20厘米為長柱狀; 10-20厘米為短柱狀; 小于10厘米為扁柱狀; 大于5厘米為塊狀; 2-5厘米為碎塊狀; 小于2厘米為碎屑狀、粉末狀。 若為塊狀,需對塊體形態做大致描述,如楔塊狀、菱塊狀、團塊狀等。
8。松散巖層的描述內容大致為:定名、顏色、濕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圓度、分選性、結核、包裹體、結構層的相互關系及層理特征、膠結程度及膠結類型、化石等。
3。巖(礦)心采取率的計算 (1).回次巖(礦)心采取率的計算 回次巖(礦)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巖心總長/本回次進尺數*100%,若回次巖心采取率超過100%,即巖心總長大于回次進尺時,一般皆為殘留巖心所引起。
其處理方法是:進尺數不變,修改巖心實長數字,將回次巖心采取率超過100%的部分(即巖心實長比回次進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若上一回次的巖心實長由于加上推上來的巖心長比進尺數大,回次巖心采取率又超過100%時,繼續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個回次,如果回次巖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時,則通知機長或當班班長查明原因(砂狀、粉狀及不同巖性的反循環巖石不能上推)。
(2).分層巖(礦)心采取率的計算 分層巖(礦)心采取率=分層各回次取出的巖心總長/(分層下界孔深-分層上界孔深)*100%。巖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礦層及頂底板圍巖5米。
2/6 4換層孔深計算方法 一個回次內換層有下列兩種情況: ①.本回次換層位置小于巖心長度的50%時:a 無殘留巖心時:換層孔深=上回次終止孔深+本回次上層巖心長/本回次采取率;b有殘留巖心時:換層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殘留巖心長+本回次上層巖心長/本回次巖心采取率; ②.本回次換層位置大于巖心長度的50%時:a 無殘留巖心時:換層孔深=本回次終止孔深-本回次下層巖心長/本回次采取率;b有殘留巖心時:換層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殘留巖心長-本回次下層巖心長/本回次巖心采取率。 兩個回次間換層:換層孔深=上回次終止孔深-上回次殘留巖心長/上回次巖心采取率。
空回次內換層:換層孔深=上回次終止孔深+空回次進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5。
鉆孔天頂角、方位角測量及要求、鉆孔天頂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鉆進50米,直孔每鉆進100米測量一次鉆孔天頂角和方位角(當天頂角彎曲超過5度時,測斜間距應按斜孔對待)。 鉆孔換徑或見主礦體時,均應加測天頂角和方位角。
天頂角彎曲每百米要求:直孔不超過2度,斜孔不超過3度。 6。
鉆孔孔深測量及要求 孔深驗證每鉆進100米或見主礦層、重要標志層、下套管前和終孔后均需用鋼卷尺丈量鉆具,驗證孔深??咨钚U畲笤试S誤差為千分之一,超出允許誤差時,查找原因并及時清除。
3/6 7。簡易水文地質觀測項目及要求: 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是在鉆進過程中及時發現含水層,初步確定含水層的富水性及巖溶在不同垂向深度的發育程度和發育規律等水文地質問題的重要手段。
觀測項目一般包括:地下水初見水位、穩定水位、水溫、沖洗液消耗量及粘度、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頭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 視具體情況(涌水、漏水、坍塌、縮徑、溶洞等)與分隊技術負責協商向機臺提出簡易水文觀測的具體內容。
對巖心采取率、鉆進速度和鉆進情況(如掉鉆、卡鉆、埋鉆、孔壁坍塌、涌砂、氣體逸出等)及變層、換徑的位置也要做詳細的觀測和記錄。并制定相應的曲線圖標。
對鉆進過程中掉鉆、卡鉆、埋鉆、坍塌掉塊、換徑變層、返水顏色的突變及涌沙、氣體逸出等現象,均應記錄其起止深度。鉆進過程中及時進行孔深和孔斜的校正,發現問。
2.如何介紹一地的水文狀況
a。
徑流量 b。含沙量 c。
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
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水位 g。
補給類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等諸多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節變化,含沙量,流速, 結冰期。 影響河流水文變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補給,即水源。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氣候因素,對應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原 因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節變化 由降水決定的。 夏季降水豐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減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汛期長短 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河流汛期長。
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河流汛期短。 產生凌汛現象的河流必須是有結冰期,且由低緯流向高緯,同時水量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濫引起的自然災害)。
內流河一般不產生凌汛現象,因為內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蓋情況和土質狀況決定的。
植被覆蓋差,土質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而內流河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 有無結冰期 由流域內最低氣溫決定的。
最低月氣溫在0℃以下河流結冰,0℃以上無結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決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緩慢。
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取決于流量和水位落差 補給類型 基本都有地下水補給,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冰川融水補給,冬季有降雪,積雪春季融化補給河流。
轉載請注明出處禹創文化網 » 水文實踐報告怎么寫(水文地質鉆孔編錄小結怎么寫)